- 點贊
- 收藏
上海一周丨如何為基層“雨中撐傘”
朱珉迕/上觀新聞
2022-09-15 13:03
字號 

對上海而言,超大城市基層扁平化的特征和近年來不斷變化的社會格局、社會需求,使得基層治理所面臨的考驗更多、壓力更大。而在今年上半年的疫情過后,經歷過空前嚴峻的極限考驗后,整座城市的基層治理體系無疑需要進一步夯實與提升。
上周這場直通基層一線的會議,一個重要意圖正是對此進行階段性總結,并進一步“揚優勢、補短板、強弱項、固根基”,深化探索“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基層治理現代化新路子”。
會上再度向基層一線在“大上海保衛戰”期間的突出貢獻致以敬意,同時坦陳,基層治理還有不適應的地方,動員組織能力還有待提升,運行機制還不夠順暢,群眾工作還不到位,基礎工作還不夠扎實。

風雨之中,基層干部需要為人“撐傘”,而他們自身首先需要有人“撐傘”。疫情期間,許多基層社區面臨的共性問題,恰恰是缺這把“傘”。
極限壓力來臨時,面對驟然井噴的需求和復雜情況,基層原有的資源力量往往難以招架;一些特殊的情境中,基層干部除了疲于奔命,還要面臨“兩難”境地,甚至“兩頭受氣”。有人想擔當卻無力擔當、沒有能力擔當。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情形,亦是尤其需要正視并解決的問題。
2020年的社區工作會議上,也曾討論過類似問題。當時,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曾將基層社區治理的重點,概括為一組“加、減、乘、除”。
“加”即賦權增能,盡可能把資源、服務、管理放到社區,讓基層有人有權有物;“減”即減負減壓,讓社區工作者從無謂事務中解脫出來,減重復勞動、減不必要的形式、減隱性負擔;“乘”即科技賦能,依托數字化手段推動社區數據共享、運用,為社區精細治理、精準服務提供支撐;“除”即革除弊端,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“一刀切”思維,充分考慮基層實際和不同地區的不同要求,發揮基層主動性、積極性。
“加、減、乘、除”背后,意在傳遞減負增能的明確導向。此番會議,強調的仍是“減負、增能”,還加了一個“賦權”?;鶎佑斜匾臋嘞?,有清晰適配的權責,才可能充分發揮出應有的作用,乃至激發主動創造、樂于奉獻的內在動力——雨中撐傘,這就是最關鍵的“傘”。
撐這把“傘”,無疑需要上下同向發力,一方面完善機制,并積極采用實戰中經過檢驗、可以奏效的新機制——疫情中發揮作用的黨員報到、干部下沉、領導包保等機制,均被要求堅持固化,以期進一步夯實體系、提升效率。
另一方面,為基層賦權、減負、增能,亦有賴于各層級的有效落實。這也是采取直通基層形式召開會議的重要動因——許多關于基層的要求、部署,不只是對基層說的,更是對各個“上層”說的。
各個層級是否明確樹立了基層導向,又是否真正落實基層導向,直接關系到工作成敗,并極大影響基層感受。

而各項已經明確的措施,必須“實實在在落下去”?!敖o基層下放的各項權力要真正到位,讓基層有更多參與權、調度權。為基層減負要堅持久久為功,痕跡主義必須叫停、責任甩鍋必須防止、問責走樣必須糾正、督查檢查必須精簡?!彼麖娬{說。
毋庸諱言,上述方面問題,基層干部不同程度都有反映,有的甚至苦不堪言。而“賦權、減負、增能”問題的本質,是理順基層在整個城市治理體系中的權責,形成良性的動力機制,讓基層干部敢于擔當、善于擔當、有條件擔當,而不必受困于“權責不對等”,甚至擔心在兩難境地中淪為“出氣筒”和“背鍋俠”。
進一步說,基層導向不僅要讓基層免于不必要的后顧之憂,更應主動創造積極寬松環境,主動為基層解憂,并給予切實可感的支撐,以釋放基層一線的內生動力、創造活力。
李強在會上表示,要讓基層“力量有加強、結構有優化、能力有提升、發展有空間、奉獻有關愛”,切實提升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?!皩ΜF有隊伍要針對性地加強培訓,讓大家有更多學習機會、更好發展前景;對有志于到基層的年輕人要加大引進力度,鼓勵他們在基層摔打磨練中脫穎而出;對隊伍結構要持續優化,實現老中青結合,在傳幫帶中提升本領”。
他亦強調,每一位基層干部面對群眾,要有更強的共情能力、引領能力、專業能力、協商能力,對困難群眾的急難愁盼要心中有數,善于調動群眾的積極性。
基層干部如何面對群眾,同各級干部如何面對基層,有相當程度的共通性。上述期望,也不能僅僅視作對基層干部的期望。能否與基層充分共情,善于讀懂基層的所思所盼,并充分調動起基層積極性,這是留給上海各層級的考題,也是這座城市得以有效治理的一大關鍵。
(原題為《如何為基層“雨中撐傘”》)
責任編輯:張杏梅

- 點贊
- 收藏
相關推薦